馬賽皂(法語:Savon de Marseille)

是一種清潔能力很強,用於身體保濕的香皂。它是通過精鍊植物油以及氫氧化鈉進行皂化反應得出的產品。這種產品可以通過工業流水線或者手工製作完成。

在十四世紀時,法國規定做皂公賣,就像以前的煙酒公賣一樣,法王路易14並下令把歐洲的肥皂製造獨占權交給馬賽地區。

法國馬賽在1370年興建了第一座肥皂工廠,生產以橄欖油為主要成分的皂,也因此這類型的皂就稱之為馬賽皂。這時的馬賽皂是用100%橄欖油(pure olive oil)+鹼+海鹽做的,整體比例算下來,油(橄欖油)佔72%,鹼、海鹽等佔28%。後來做皂工業轉移到殖民地後,因為橄欖欠收,及降低成本的考量(橄欖油較貴),修改配方成「油中含有橄欖油72%+其他油脂28%(後來常用的是椰子油18%、棕櫚油10%)」,因此72%就成為傳統馬賽皂註冊商標

可是配方經過這樣的修改後,現時的「馬賽皂」已和最初「馬賽皂」不一樣了,最初馬賽皂橄欖油佔油脂比例是100%,後來的馬賽皂橄欖油事實上只佔所有油脂 的72%,已經不是「純橄欖皂」了。因此,有人為了區分二者的差異,將修改後配方所做出來的皂稱為馬賽皂或馬賽橄欖皂,參照古老配方所做出來的皂稱為「純 橄欖皂」或「菁純橄欖皂」。

最初的馬賽皂係採用皂化、鹽析、加工、固體化、乾燥成型等程序,從而使得肥皂硬化更快,用不著幾十天長時間等候,即可製成地較硬的橄欖皂,由於「鹽析」的方式會讓甘油和皂分離,而甘油是一種很好的保濕材料,在當時是比皂貴很多,如此一來做皂的同時可以取得大量的甘油,因此當時的馬賽皂大都做為洗衣、洗澡之用,有點像法國版的南僑水晶肥皂。

此法和冷製法所製成的純橄欖皂在做皂材料的油脂使用上並無多大的差異,但製造過程中卻非常不同,由於冷製法它能保存油脂的養份及特性,使得冷製法要做成橄欖皂較費時,約需二個月才能使用,且質地也較軟。但是若改以修改後的配方做皂,熟成後既沒有純橄欖皂質地較軟的缺點,也保存純橄欖皂溫和、滋潤、不刺激的特性,成本價格也不會像純橄欖皂那麼高。因此,馬賽橄欖皂才能盛行於20世 紀90年代至今的歐洲與其他國家。

資料來源:儷活生活網

傳統馬賽皂的一項必要指標就是其必須含有僅從橄欖油中製得的72%的脂肪酸。

在十七世紀,法國的路易十六規定了這種香皂的製作標準。
到了十九世紀,馬賽地區擁有90家制皂廠,這個興盛的產業處於化學領域的前列。
1913年其產量達到18萬噸,攀上巔峰。
1950年以後,主流清潔劑的迅猛發展則加速了馬賽皂的衰敗。

馬賽皂產業的創始
在法國,香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奧黑利昂·維齊爾在他的《自然歷史》中提到,高盧人使用一種基於硫磺和灰燼的混合物將頭髮染成紅色。而這種香皂以膠狀存在,用於去除頭髮上的染色。

馬賽皂的原型起源於敘利亞的阿勒頗,已有上千年歷史。這種原型皂的製作材料採用廣布地中海沿岸的橄欖油和月桂,並跟隨十字軍,經過義大利和西班牙,最終到達法國馬賽。佛西亞文明的都城自12世紀起掌控了香皂的製造,這些香皂使用了鄰近的普羅旺斯的初榨精鍊橄欖油。氫氧化鈉在當時被稱作更純或是不純的碳酸鈉,可從生長在鹽鹼地區的植物灰分中獲得,尤其是鹽角草屬植物。克里斯卡斯·達文一直到十六世紀都是該城的官方制皂商。

1593年,喬治·普魯尼摩爾打破了手工製作的傳統,於馬賽建立了第一間制皂工廠。在十七世紀初,馬賽的制皂商已經不能滿足該市和其領地的需求。馬賽港甚至開始進口熱那亞香皂和阿利坎特香皂。但是戰爭破壞了往西班牙的供應鏈,馬賽的制皂商必須提高產量以滿足歐洲大陸的需求,例如法蘭西王國、不列顛群島、荷蘭,尤其是德國,因為德國消費者急切想在30年戰爭帶來的大崩潰之前得到貨物。

1660年,該市一共有7家制皂商,年生產量提高到2萬噸。在路易十六的管理下,馬賽生產的皂的質量使得「馬賽皂」名聲遍地。這種皂的外觀通常是綠色,以5千克一小塊和20千克一大塊為單位進行銷售。

1688年10月5日,一份由皇室秘書柯爾貝爾的兒子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爾·德·塞涅雷簽署的路易十六的王詔對皂的生產作出了規定。依照王詔的第三款:「只允許在香皂的製造過程中使用海草灰、火鹼或者鹽鹼植物灰,不允許使用動物脂肪、黃油以及其他各種油脂;只允許使用純橄欖油,不允許使用橄欖油和其他油脂的混合物,違者沒收所有商品。」制皂商們在夏天不得不中止制皂活動,因為夜間的溫度會影響皂的質量。對這個規定的遵守,保證了皂的質量,也為馬賽的制皂商贏得美譽。 當時,香皂的生產製造也遍布整個馬賽周邊地區,包括普羅旺斯地區薩隆、土倫以及阿爾勒。

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8%B5%9B%E7%9A%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ANso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